8684生活网>饮料/冲饮>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简介

产于安徽霍山县的茶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和二级,其外形挺直,色泽黄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回甘。霍山黄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之前,当时它是以饼茶形式存在。据《膳夫经手金录》记载,唐朝时期,霍山小团可能是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数量稀少,被称为霍山黄芽,其采摘标准为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的散茶。

自明代起,霍山黄芽被列为贡品。据《六安州志》记载,明代六安贡茶的制定在霍山县未分之前,原额茶为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中明人曹琥的《注黄芽茶疏》提到,本府每年贡茶不过二十斤,但正德十年(1515年)宁府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芽茶一斤售价可达一两银子。

清乾隆四十一年的《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记载,六安茶与霍山所产并列,六安名因霍山未建县已有贡额。《天启志》称六安寨得名,但实际上寨本名六万,误称六安。霍邑山地多产茶,但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东山较早,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多由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

《霍山县志》还记载,光绪年间南乡雾迷尖、挂龙尖二山所产的茶,采制既精,价格也高于各乡。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开始挖掘、研制并恢复生产。1972年,县茶办室选派技术人员与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1973年正式生产黄芽,至1985年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

现今的霍山黄芽为散茶,开采期在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炒制技术包括杀青、初烘、足火和复火踩筒等过程。霍山黄芽主产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霍山黄芽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其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常年产量300余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近年还出口德国、美国。

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在中荷扶贫项目办的资助下,霍山县实施了有机茶综合开发项目,1000亩有机茶生产基地已经建成,即将获得转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