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山东人士苏振芝先生在天津繁华的南市建物街创建了登瀛楼。店名“登瀛”取自《秦始皇本纪》中的“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以及唐王李世民文学馆“登瀛洲”之名,既体现了山东家乡的地名特征,又富有文化气息。
登瀛楼开业初期,生意颇为兴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920年宣布停业。1924年,登瀛楼在南市东兴大街103号重新开业,股东康振甫等人任命王桂为经理。王桂上任后,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精细化管理的策略,逐步在天津市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
1931年,登瀛楼在天津法租界兰牌电车道(现滨江道)开设北号,生意兴隆。一年后,北号道南增设了南号,专门接待高端客户,经营状况良好。1938年王桂病逝后,由王梅和栾希堂接任经理。1939年,登瀛楼在法租界山东路开设悦宾楼饭庄,标志着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此时,登瀛楼已拥有四家分号,员工总数达400多人,经营高、中、低档菜品500余种,营业收入占全市餐饮行业的40%,进入全盛时期。
1955年,登瀛楼被*收归国营,整合四家分号的技术力量,在滨江道新址重新开业。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登瀛楼未能幸免,被更名为“井冈山食堂”,经营面向工农兵的大锅菜,业务大幅萎缩。1973年,随着拨乱反正,登瀛楼恢复原名,并逐步恢复了其传统风味。
1984年,在上级批准下,年久失修的登瀛楼饭庄进行了重建,历时三年半,重新开业。新建的登瀛楼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为四层建筑,风格古朴、庄重且华丽,室内装饰融合了民族风格与欧式设计,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