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84生活网>美发/护发> 四联美发
四联美发简介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屹立着一座设计别致、独具匠心的建筑。其门店正面以一张秀美的女士脸庞和一头飘逸的长发为特色,背景则由红、白、蓝、黑四条波浪组成,象征着人们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四联”作为一家国有大型美发美容企业,隶属于北京新北方旅游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几十年的发展中,它以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服务方式吸引了大量顾客,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四联”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当时,首都北京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支援北京的建设,从上海挑选了“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这四家知名理发店,组成了“四联理发馆”,并于1956年迁至北京,坐落于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33号,同年7月27日正式开张营业。“四联”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精良的理发设备和高超的技艺,还引入了十把纯正的美国理发椅。它独特的服务融合了南方理发的细腻、时尚与北方理发的朴实、庄重,创作出的发型美而不艳,秀丽清新,迅速赢得了首都各界人士的青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京城的理发业从计划经济垄断型转向市场经济竞争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4年间,“四联”进行了两次装修,扩大了营业面积,增加了服务项目。特别是1984年,它从日本潼州株式会社引进了*美发美容设备,成为较早从国外引入设备的理发馆之一。同时,“四联理发馆”更名为“四联美发厅”,并新增了美容项目,填补了京城美容业的空白,引起了改革开放初期京城的轰动。改造后的“四联”加强了与日本、德国、法国及香港地区同行业的技术交流,先后创造出近500种备受顾客欢迎的新颖发型。

1994年,因王府井大街进行市政改造,“四联”临时搬迁至王府井大街223号清华园浴池二楼营业。尽管环境不如从前,但老顾客们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四联”。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1998年,“四联”与“美白美发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并先后建立了四家分店,实行统一管理、规范服务、标识、着装和进货。此外,“四联”还率先推出了消费卡制度,金卡和银卡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为其销售业绩开创了新的篇章。

历经40余载的风雨,“四联”虽多次迁移,但其风格与特色始终未变,并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作为京城名店,“四联”的成就离不开其精良的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其特级*如高在宏、陈才厚、李英、吴少卿等,均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手段闻名,特别是高在宏的双手盘卷技艺曾轰动全行业。同时,“四联”的男发型师如康邦章、杨敬贵、邓继科、田永源等人也被誉为“四大名旦”,他们设计的发型以细腻的接茬、均匀的色调和协调的层次著称。北京市劳动模范吴永亮的梳理技艺更是成为业内佳话。

“四联”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发美容人才,许多人次在亚洲及北京市等大型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劳动技术能手”称号及*、高级*职称。40年来,“四联”先后培养出12名美发高级*、15名美发*、4名美容*以及数十名高级美发师、美容师,还有1名国家二级美发评委和6名北京市理发业职业考评员。“四联”以其细腻典雅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同层次的顾客。其修剪手法采用国际流行的分层分块精细修剪法,剪出的发型层次分明、活泼而不失自然。通过综合运用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四联”强调发型与服装、体态、时尚及职业的和谐,使每位顾客都能感受到自信、大方和时尚。

1999年8月,“四联”投资200多万元在王府井大街188号重建精品店,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新店从外观设计到内部装潢,从设施到技术力量都展现出卓越品质,成为王府井大街的新亮点,谱写着“四联”的新篇章。迁入新址后,“四联”根据顾客需求重新设计了经营布局:一层为“女宾理发”,二层为“男宾理发”,三层为“美容室”,并设立了男宾美发的“贵宾厅”和女宾美发的“名人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联”并未止步于此。1999年,它开辟了以吸引时尚青年为主的“新概念工作室”,针对年轻女性的需求和特点,采用新思维、新设计理念和创意形式,推出了全新的服务品牌,迎合了当代青年追求个性的潮流,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