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称白毫,是中国*早的白茶品种之一,与君山银针齐名于世。其名源于成品茶的外观:芽头满披白毫,色泽如银,形状纤细如针。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称赞:“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可见白毫银针作为白茶中的极品,品质卓越。
关于白毫银针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政和一带曾遭遇久旱与瘟疫,洞宫山上的龙井旁生长着几株仙草,能治百病。一户人家的三兄妹志刚、志诚和志玉先后前往寻找仙草,但两位兄长因回头而化为石头。志玉凭借毅力,采下仙草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终带回种子种植。这种仙草便是茶树,白毫银针也因此得名。
白毫银针创制于1889年,是现代白茶的创始者。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的一芽一叶,制作工艺讲究自然晾晒与文火烘干。产地不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滋味清鲜爽口,政和银针则汤味醇厚,香气清芬。成品茶外观芽头肥壮,白毫披覆,汤色杏黄清澈,香气清鲜,入口毫香显露。
白毫银针源自福建福鼎,现主要产自福鼎与政和两地。福鼎所产的银针称“北路银针”,政和所产的称“南路银针”。其采制工艺独特,初精制过程不同于绿茶与红茶。成品茶的形、色、质、趣皆为茶中珍品,冲泡时芽心银光闪烁,条条挺立,观赏与品饮皆具趣味。
白毫银针不仅饮用价值高,还具药用功效,性寒凉,有退热、降火、解毒之效。早在清光绪年间,白毫银针便已出口外销,现畅销港、澳地区及欧美国家。1982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90年两次获评全国名茶,近年还创制了银钩、银猴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作为茶中珍品,白毫银针以其独特的品质与文化底蕴,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中享有盛誉,实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