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园林,十大旅游景点,起始于春秋时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古典园林文化的代表,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为**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诞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主要园林有:
- 私家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环秀山庄、耦园
- 佛教园林:报恩寺(北寺塔)、西园、寒山寺、双塔、瑞光塔
- 王家园林:虎丘(吴王阖闾墓)、灵岩山(吴王行宫)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拙政园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着力讲究不对称美。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着入山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名称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留园
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