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风景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5A级景区,它与兵马俑一同被视为中国的象征。长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上*长的军事设施之一,被誉为世界中古八大奇迹之一。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庞大军事工程的统称。因其东西绵延上万华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度为6至7米,宽度为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长城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用血肉之躯修筑了这宏伟的工程,它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早的长城。此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增修。因其长度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部劳动均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极其艰难,包括崇山峻岭和峭壁深壑。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总长度为8842351.842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全长635万米。长城犹如一条矫健的巨龙,越过群山、绝壁,穿越草原和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不仅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城又继续加以修筑,成为世界上*长的军事设施。其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41公里(2009年修订)。若将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长度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为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因此,一般人谈及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其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曾评论道:“中国*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长城后曾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因此,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已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一同列为世界中古八大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