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行业知名品牌,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一、发展历程
- 199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杉达大学,现名为上海杉达学院。
- 1992年8月,经原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筹建,并于同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 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全国**所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
-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本科普通高校,是上海市属**所民办本科高校。
- 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上海、浙江嘉善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设置涉及经济、管理、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医学等8个二级学科、11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含方向),在校生1.1万余人,其中本科生约占84%,已有近2万名毕业生。现有教职工7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4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教师占4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55%。
二、办学理念
以诚信对待社会;
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
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
三、办学原则
- 坚持办学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资助(捐赠)者都不要求个人回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占有学校财产。
- 坚持贯彻教育的公平性,不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建校费”、“赞助费”。
- 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校风建设放在首位。
四、办学方针
依靠社会办学;依靠同仁办学;依靠民主办学。
五、办学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国际合作(交流)、留学生教育与合作培养研究生为拓展,专科教育与成人教育为辅的教学型、多科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民办高校。
六、办学特色
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加强基础、严格教学管理、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需要,培养具有中华美德、世界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七、授业育人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凸显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创新意识。
八、奖、助学金
-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奖学金。
- 谢希德奖学金设立于2000年,旨在纪念中国*优秀党员、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我校第二任校长谢希德院士。
- 智瑾奖、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贫寒的学生提供全年奖、助学金。
- 徐国炯奖、助学金项目每学年评奖一次,分为奖学金和助学金两类。
九、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作用,将其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十、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胜祥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嘉善光彪学院、沪东工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
十一、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国际合作办学战略,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进程。1996年以来,我校先后与30多个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十二、上海杉达学院曹光彪图书馆
总面积12000平方米,总藏书量1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8442GB,服务器存储容量达到60T,拥有“清华同方知网”、“超星中文图书”、“EBSCOhost”等大型中外文全文、文摘数据库10余个。